首页|简介|校园新闻|园丁广场|教育研究|教育督导|缤纷校园|文明创建|家长学校|科技志愿者在行动|联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论文撷秀

创造性地进行先进文化建设

时间:2005-12-16  来源:  作者:

  先进文化建设一直伴随、支持、推动着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在改造中国社会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对于建设先进文化的认识和实践,比任何一个政党都更加自觉、更加深广。回首二十世纪,可以无愧地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就指明了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基本任务和前进方向,反映了当今中国的时代特征,也是我们党从成熟走向更加成熟的重要标志。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文化的指导思想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在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这也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正确认识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保持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它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建设先进文化之所以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最科学、最先进、最革命的理论。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精华。它既以人类先进文化为基础,又代表着人类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而且公然申明自己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争取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解放、最终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正是这种先进性和彻底性,决定了它与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相反,与任何狭隘、自私、僵化、保守无缘,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体系。“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特殊品格,所以它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永远不会过时,永远走在时代和文化发展的前列,永远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必须看到,在综合国力包括文化实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在总体上还处于发展之中。资本主义已经搞了几百年,积累了庞大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实力。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在这样一种充满挑战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我们动摇或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就会失去最根本的思想准则;如果在意识形态领域不能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就难免由思想混乱导致社会政治动荡。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我们党八十年的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是中国共产党在二十一世纪继续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性地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动摇这个根本。

  营造先进文化建设的优良环境。

  营造优良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文化的发展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建设先进文化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文化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如此循环往复,经济和文化才能协调发展。

  营造优良的文化环境,必须对教育加大投入。教育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文化建设就失去了依托和后劲。目前,我国总人口接近十三亿,文盲、半文盲占一定比例,劳动力素质明显偏低,直接影响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先进文化的建设。教育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瓶颈。所以,要建设先进文化,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并适度超前发展,尽快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营造优良的文化环境,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学术领域有一种自由、民主的氛围和空间。“双百”方针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把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绝不能对学术问题无限“上纲上线”;另一方面,要消除学术领域的官僚主义和霸道作风,反对以“权”压人、以势压人。学术自由需要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形成一种识才、用才、爱才、聚才,知人善任、广纳群贤的机制,从而开创人才辈出的局面,为建设先进文化提供强大的生力军,使先进文化的发展始终拥有源源不断的活力。

  营造优良的文化环境,必须坚持主旋律与多样性的统一。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是丰富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应当是姹紫嫣红的;人民群众的主体文化是昂扬向上的,文化结构也应当以崇高为主要审美形态。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都应当是必须始终唱响的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满足人民群众的多种文化需要,促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应当始终是文化建设多样性的内在要求。要努力形成“正而能变”,“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那样一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具有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文化发展局面。

  正确处理继承和引进的辩证关系。

  先进文化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具体到建设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先进文化而言,这就是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两个关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有一个良性的发展机制。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应当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遵循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用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时代精神来审视历史文化传统,经过认真科学的分析,严格审慎的过滤,使优秀传统文化熔铸到时代精神中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坚决批判和清除阻碍先进文化建设的旧的观念和意识。在继承传统时,要采取慎重的态度,既不一概否认传统,防止背离优秀的传统;又不完全接受传统,防止成为传统的奴隶。

  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不能离开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包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文化成果,以建设真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包容所有文化之精华的中国先进文化。当然,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依据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坚持中华民族自尊自立的伟大品格,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反对盲目的排外主义,又抵制“全盘西化”。

  必须强调,无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有益的外来文化,都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流”而不是“源”。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源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不仅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主体,也是创造精神财富的主体。正是实践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课题,实践中产生出来的新的文化需要,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现象,给文化的创造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推荐资讯
家书|自家的老师 自家的孩子
家书|自家的老师 自家
校园那些事儿
校园那些事儿
滕抒辛绘画作品选
滕抒辛绘画作品选
举办中秋画展 浸润传统文化
举办中秋画展 浸润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