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简介|校园新闻|园丁广场|教育研究|教育督导|缤纷校园|文明创建|家长学校|科技志愿者在行动|联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论文撷秀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实录及评析

时间:2008-12-10  来源:  作者: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实录及评析
 
民富园小学 李爱侠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我国陆地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从而认识祖国真大,民族真多,唤起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2.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积极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1.       教师: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参考资料等。
2.       学生:搜集相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知学习——认识祖国之大
1.地球仪上寻中国。
师:同学们,瞧,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地球仪。你能很快地在这上面找到我们的祖国吗?大家找一找。
众生:找到啦!(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兴致勃勃地簇拥在地球仪前,大家细心地拨动,专注地查找。很快许多同学找到了,有的激动地指着祖国的版图,有的兴奋不已地举手示意。)
师:谁来说说?
生:(小手指着粉红色的版图)这儿是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大家想想,我国版图的形状象什么?
生1:象公鸡。
生2:象一只昂着头的大公鸡……
师:[屏显中国版图]瞧!这就是我们祖国的版图,多象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啊!(学生齐刷刷地投来了专注的目光。)
【评析:《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教学特点是突出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孩子们在体验、探究与合作游戏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设置了在地球仪上找中国。当地球仪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时,它已不仅仅是意义上的学习工具,而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凭借。通过这一简单、有趣、操性强的教学活动,极大触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心态,自然引入了全课鲜明的教学主题——中国。】 
2、地图上找家乡。
师:我们在座的都是镇江实小的同学,你知道镇江属于哪个省吗?
众生:江苏省。(生争先恐后地说)
师:能在地图中指一指吗? [在生找准后点击江苏省闪动]
师:镇江位于江苏省的哪儿呢?[屏显江苏省地图,箭头指向镇江市]请看这就是我们的家乡——镇江。
师:镇江有多大呢?(学生一脸的茫然)课前我专门查了资料——有3843平方公里。告诉你啊,相当于多少个足球场大呢?——48万个!(部分学生不禁倒吸了口凉气,张大了嘴巴 “哇!——”)
3.现场小调查。
师:镇江还只是江苏省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我们江苏还有许许多多的兄弟城市。课间几个同学专门做了调查,采访了来自各个地方的听课老师,谁来汇报?
生1:我调查的是王老师,他来自江苏省的连云港。
生2:我调查的是陈老师,她来自江苏省的南通市。
生3:我调查的是鞠老师,他来自江苏省的南京市。
……
师:无锡、南京、苏州、宿迁……十三个市级行政区组成了江苏省这个大家庭。[屏显江苏省的主要城市闪动] 同时,江苏也和浙江、广东等三十多个的省份组成了我们的家——中国。[屏显江苏省,然后众省份拼凑在一起构成全国版图] (板书部分课题  我们的家——中国)。
【评析:《品德与社会》的教材编写体系是按照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圈(场域)来建构的:家庭  学校  社区(家乡)  祖国   世界。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教师遵循以上的认知规律,先从学生所在的家乡——镇江市为基点,用足球场打比方的方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身边城市之大。而后,现场小调查的形式灵活地挖掘出活生生的教学资源,扩大他们的认知范围,由此把对家乡的认同逐层引向对祖国的归属。】
二、情境创设——感受祖国之大
1.从生活经验中来。
师: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有着许许多多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你去过哪里,谁来介绍介绍?
   生1:我喜欢上海。因为那儿有科技宫。
   师:它也是座繁华的大都市。
   生2:我去过海南的三亚,那儿的沙滩海水很美。
   师:很有南国风情,有没有喝那儿的椰子汁?
   生2:喝了,很甜!
   生3:我喜欢常州,因为我的爸爸和爷爷住在那里,而且常州还有恐龙园!
   师:哦!那儿有你最亲最爱的人。
   生4:我去过威海。
   师:知道在哪个省吗?
   生4:山东省。
……
【评析: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体验和认知。
课堂教学中,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其生成教材。这儿交流的话题看似简单的“你去过哪里?”但深层次看,教师是想努力调动儿童在自身活动范围中获得的出远门经验,并对此深化体验与反思,进而体现祖国的城市山川之多,我们未能踏及的之遍,从而感受祖国的大。】
2.到生活情境中去。
师:这不真巧,KIT猫一家三口也要出远门啦!小KIT,去的是北方的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参加全国作文大赛。爸爸要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出差。KIT妈妈呢,是去海南省的海口看望外婆。 海口、哈尔滨、乌鲁木齐三个地方,你能很快在地图中找到吗?
众生:(议论纷纷,指指点点)请一生上台指。
师:对,[由镇江发散开去三条箭头]这就是他们一家即将出发的线路。
师:你会帮他们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屏显飞机、火车、自行车] 同桌商量。(选飞机:因为快、远)[屏显飞机动画,同时显示三个时间]。飞机那么快的速度,用了三五个小时。还有没有其他不同意见?(选火车:因为安全、钱少、观赏沿途的风景)[屏显火车动画,同时显示三个时间]。尽管火车现在提速了,可大家算算,去新疆也要坐上3天2夜呢!如果是自行车的话,不吃不喝,更是要上几十天吧!(生大笑)
师:看来, KIT猫一家去的地方真够远的!其实在我们国家,还有其他的地方比这还要远呢![指图]
【评析:教材中本以“小作家歌颂家乡会”这一情境为切入点,让学生动手算算两省之间的实际距离,达到感受祖国疆土辽阔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很难从多少千米的数字中认知和体验“远”“大”。于是,教师在读懂了教参文本上所提示的教学目标后,巧妙地设计了小KIT猫一家出游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准生活”中摹拟体验。说它“巧”,一是从内容上选取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内容;二是提升主体参与度,通过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来切身地体会时间的漫长,这样就符合了儿童的认知特点。
   由此可见,教师要合理的选择与优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来,这样,教材才能用活。】 
师:晚上,已经到达海口的妈妈在给哈尔滨的小KIT打电话。师扮妈妈,生扮小猫进行对话。[屏点击两地先后显景观差异图,标温度]
师:小KIT,哈尔滨的天气怎样啊?
生:太冷啦!哈口哈气都快结成冰啦!
师:你穿了多少啊?
生:(夸张地说)我穿了10件衣服。(众生哈哈大笑)
师:那你都快成大棉球啦!妈妈这儿气温有二十多度呢!只要穿短袖。明天还要比赛,晚上早点休息吧,祝你明天成功!
生:谢谢妈妈,再见!
师:谁来扮演妈妈?谁来扮演小KIT?(对话内容略)
生:听了他们母子俩的对话,你感受到什么?
生1:他们母子非常关心。
生2:两个地方的温差很大。
师:算算相差多少度啊?
众生:(七嘴八舌)有四十度。
师:同样是十一月底,我们镇江才刚刚进入冬天,大家还只是穿着毛衣外套,而北方的哈尔滨却是冰天雪地,人们出门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戴上暖暖的棉帽、口罩都抵挡不住严寒。南方呢,却是气候温暖适宜,人们只要穿着短衣短衫。这一南一北距离相差5000多米,气温也相差近四十度,可见这两个地方隔得多远啊!我们的祖国的面积真大啊! (板书:面积真大)
【评析:《品德与社会》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是范例和话题,教材中的图和文字只起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收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建构的一种示范,也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再创造。在这里,我们延续了前面小KIT猫一家出游的生活情境,紧紧围绕我国不同地方气候温差大的中心,展开角色扮演式的对话,在师生互动,生生对话中获得了相关的信息和体验,教材得到了整合,学生的认知得到了深化。】
三、知识积累——体验祖国真大
1.读书记数字。
师:我们的家——中国究竟有多大呢?大家小声读读课文P83小资料,试着记住几个重要的数字。[屏显小资料]
师:[出示小资料] 请生逐题抢答。(适时小拓展:说出几个省、特别行政区的名称。把我国面积同俄罗斯、日本相比。)
学习的过程就是跟列入课程的抽象概念、体系、文字、符号打交道,把它们的字义弄明白了,背诵出来了,通过考试了,与学习者的实际生活过程可以是毫不关联的,这些就是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内在地隐含着脱离生活的危机。
2.“之最”大汇总。
师:有首歌,大家都爱唱——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播放歌曲《大中国》片段)考考大家:歌词中唱到家里盘着两条龙,[屏显版图中的长江与黄河]是——
众生:长江与黄河。(一生上前指出相应的河流。)
师: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长6300公里,流经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河。除了最长的河流,你从还知道什么之最呢?
生1:最高山坡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
生2:青藏高原是最高最年轻的高原。
生3:最长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它流经我们镇江。            
生4: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
师: [版图上相应位置屏显中国之最景观图] 相机补充。
师:此时,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们祖国有那么多的之最,我真是自豪啊!
师:高耸入云的山脉,一望无际的沙漠,源远流长的河流,美丽富饶的岛屿,他们就象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装点着我们共同的家!
【评析:教材的第83页中要求学生写写“中国之最”,我想,这不是一次纯粹的填空作业。而是通过课前、课后学生的搜寻,课上发现的过程,倾注对祖国之最的关注,释放他们对祖国热爱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合作——感受民族之多
1.民族知多少。
师:我们家里兄弟姐妹也很多,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众生:(异口同声地回答)56个
师:[屏显全民族图]这张照片就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首都北京照的全家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生1:满族、维吾尔族、彝族、藏族、白族。
……
师:你们自己是什么族?有没有少数民族的同学?
众生:汉族。(本班没有少数民族,有点遗憾。)
师:56个民族中汉族最多,占总人口的92%,而其他55个我们叫做少数民族。请大家把书打开到P86-87的民族大家庭图,同桌小声说说有哪些少数民族?(师巡视)
生:蒙、回、藏、维吾尔、苗、壮、朝鲜等。
师:通过读图,大家知道了我国民族真多。(板书:民族多)其中有5个地区是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地区,称自治区。[点击主要民族人像图]有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2、资料现民族。
师:大家课前搜集了一些民族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1:我带来了新疆维吾尔族的小帽子,这是他们的男女老少的穿着特点。
生2:我手中的是一条洁白的哈达,在电视中我看过,藏族人迎接客人就是用双手献上它。(做献哈达的动作,很象那么回事)
生3:我从家里带来了反映各少数民族的舞蹈邮票,大家瞧瞧。(实物投影)
……
师:大家最想了解少数民族的什么? 拟订研究的主题:民族服饰、传统节日、特色住宅、民风民俗四方面。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学习的资料带。下面就请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自学。
【评析:“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课堂”。难以想象,这种出自孩子自身的探究是何等地贴近我们的生活。正如一个孩子说:“我们通过搜集,觉得少数民族太有意思啦!”这种感受是发自内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得来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去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对他们的认识?为了减少学生的负担,也为了他们更好地进行课堂上的专题研究,教师作了有心人,给每小组精心准备了学习资料袋,里面一张张的小纸片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便可获知数条信息,为自己所知,为他人分享。这样,课堂才是开放的、活动的、经济的。】
众生:在小组内阅读小资料或是与他人小声交流。(师巡视,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给予解决)
众生:分专题全班汇报。(略)
【评析:新课程中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极大满足了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在这种交往中他又能感受人与人之间达成的融合、沟通的快乐,得到集体、小组的认同,看到自己在小组中合作中的力量,找到了自己与他人之间许多共同感受,这些都是令儿童快乐的事。】
师:相机穿插补充。(图片讲解)
师:五十六个民族就象五十六朵花,尽管有不同的语言、装束、节日、风俗,但我们情同兄弟,亲如一家,因为我们都爱着共同的家——爱我中华。(补充课题:共同)
四、歌曲欣赏——情感升华
师:最后,让我们共唱《爱我中华》!(播放MTV)
生:全班齐唱。(群情激昂)
师:无论将来我们身处何方,别忘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
 
推荐资讯
家书|自家的老师 自家的孩子
家书|自家的老师 自家
校园那些事儿
校园那些事儿
滕抒辛绘画作品选
滕抒辛绘画作品选
举办中秋画展 浸润传统文化
举办中秋画展 浸润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