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简介|校园新闻|园丁广场|教育研究|教育督导|缤纷校园|文明创建|家长学校|科技志愿者在行动|联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论文撷秀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时间:2006-06-07  来源:  作者:
 

儿童言语的表达,是以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的 ,并与思维、观察、情感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作文教学直接影响到儿童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以至情感的陶冶,思维观点的形成。可见作文教学在儿童全面发展中具有深刻的意义,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完成这项任务,要求教师有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安排作文教学,切实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练好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基本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要会有意识的利用创设的或自然形成的生活情境体验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十分见效。教师应如何抓住机会、有效的利用这些生活情境体验呢?

一、观察情境、提供来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儿童作文同样不能离开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主要原因是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想想现在的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给孩子们出的题目,距离孩子们比较远,比如,现在很时髦的《优》、《泪》、《我有一个秘密》、《一次深刻的教训》等,不胜枚举。这些题目求偏求异求怪或者求深。尤其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甜罐里泡大的,生活的优裕使他们快乐无比,再说这样的孩子,也不象大人那样多愁善感,有许多忧愁,有许多值得描写的泪水,至于孩子有许多的秘密、教训。他们的年龄还太小,能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错误和秘密。这样的题目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普遍性。没有针对性,难为了我们的学生,他们没啥可说的,最后只能逼着他们东拼西凑,胡乱编造一番,缺乏了作文的积极意义。

就作文来说,孩子们的心理普遍是积极向上的,向往美好和欢乐的事物,这就是说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从丰富的生活源泉着手,因为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与他们的认识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许多的小学生作文表明,儿童对周围缺乏认识,而让他们去表达,去反映是不可能的。有所认识,有所表达。因此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须首先从生活中优选典型场景,引导他们去认识世界——这是知识和思想的最初发源地,那是永不枯竭的源头。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世界对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通过观察,周围世界那些鲜明的形象、色彩、音响,像一幅幅图画,会久远地保留在儿童记忆里。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说:“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儿童的智慧也可以从这里得到启迪;写作的题材也可以从这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因此观察情境教作文是作文教学的有效方式。因为它的内涵就是去观察世界,不过它更重要观察客体的意境和观察者本身的情致。从思维特点看,儿童的思维是通过自己的听觉和视觉这些感官的表象来进行的,观察情境、体验情景教作文正好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儿童的阅历浅,他们经历的事情就是那么多,看到的天地就是那么多,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陌生的,但又是新奇的,他们常常用好奇的目光看着这个光彩夺目的世界,儿童的眼睛是奇异的,他们常常用好奇的目光看着这个光彩夺目的世界,儿童的眼睛是奇异的,世界在儿童的眼中就象童话一般。他们眼中的山呀、水呀、星星、月亮……周围的一切都是活的,会跑会飞,会说会唱的。老师带他们去观察世界,必然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他们也会满腔热情的去观察这个世界,体验周围的世界,符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在观察事物时,语言和事物之间就会沟通起来,马上就会想到相应的词句,并张口而出,这样每个词就会带有鲜明的形象进入儿童的+意识,体验情景教学成为丰富儿童词汇,发展儿童语言的极好途径,以上可以看出,体验作文教学,符合规律,并能受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观察什么,是教师和学生遇到的最有难度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应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生活(也包括校园生活),也要观察一些艺术作品和具体的实物。我们应强调的是儿童对大自然的观察,大自然是低年级儿童观察的主要对象,那是艺术语言的发源地。我们应该常常把孩子带到大自然,带到大自然,带到美的世界中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心情愉快,爱美之心升腾而起,语言会伴随着情感迅速组合排列,无论是初升的太阳,还是皎洁的月光;也无论是蒙蒙的细雨,还是闪电雷鸣;也无论是盛开的花朵,还是默默无闻的小草……都是大自然为儿童准备好的观察题材,体验的情景。当学生来到大自然中,就如置身于一幅巨大的图画中,他们此时的体验,会和周围的事物碰撞出写作的火花,激起写作的的动机和兴趣。这时老师要随机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静态美,比如:那绿色的田野,远处的群山,清澈的小河……应该注意一下它们的颜色、样子、大小、有多少……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还要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动态,即大自然中的那些处于发展变化中的事物和现象。比如:日出、月蚀、风云于学、冰雾雷电都是最富有感知强度的大自然动态。观察时应引导学生注意它们的变化,留心它们的变化过程。观察大自然不仅仅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能引起学生许多美好的联想。春雨落地是什么声音;寒风呼号是什么节奏;夏日的蝉鸣、青蛙的歌唱是怎样的热烈;秋夜的蟋蟀,演奏的乐曲是怎样的和谐……当学生听到这些,他们就会猜想:“雨后青蛙叫得这样好听,这样响亮,可能它们在互相告知雨后的凉爽,或雨中的见闻,或在这彩虹满天的日子准备到何处去旅游”;“蟋蟀的琴声那么得动听,它们坑定聚集在一起,在为谁的生日开晚会呢?”……这些都诱惑着孩子们,让他们产生无穷的乐趣,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能力。

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因此除了观察大自然,还应带领学生去观察体验社会生活。通过观察社会生活的典型场景,逐步引导学生去认识社会,对周围生活空间中的任何人或事都能表述的清楚,并能分辨出美与丑,善于恶,区分是与非,作文教学中大量的写人记事的作文,其题材的源泉就是社会生活,而写人的作文又十分的困难;一是作文的要求定得太高,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情,语言都得写上。二是学生写人物,教师很少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简单讲讲就让学生习作。学生的内心得不到生活的体验怎能写好这样的作文。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生活应教会学生观察体验人物,观察体验社会生活的情景。例如:我们班的赵阳同学是班级的保管委员,长得秀气,大眼、圆脸,长辫子……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学校的认识中只能这样的浅显。于是一次放学后,我带领学生离开教室走出学校,在校园一处比较安静的地方坐了下来,让几位对赵阳同学熟悉的学生,讲了一些关于他的事迹。又悄悄的把他们带了回来,返回教室,这是同学们看到的是:那个很熟悉的身影,静静的坐在那里,面前摆放着书本,……正聚精会神的看书,写作业呢!作业完成后,她舒了一口气,收拾好书包,关好所有的门窗,离开了教室。让学生感受到她学习这样好,对工作是那样的认真负责,是经过每天这样的努力;续后我又指导学生对赵阳进行了“跟踪观察”,学生有一定顺序得捕获了许多的资料,经整理学生写出了一篇篇生动形象的小作文。一个活泼、对学习认真,对工作负责的好学生出现在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面前。很好地完成了这次作文任务。可见体验情景对学生的作文是有很大好处的。

二、进入情景,激发动机

    作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字、词、句、篇来表情达意,在学生获得写作题材后,很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产生主动表达的欲望。叶圣陶先生说:“语言发生的本身,是为了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是鸣发内心地感受,顺着这两个倾向自然会不容自竭的高兴得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动机,应放在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可以是第一个环节,同时也要贯穿整个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从平时的阅读过渡到写作前的准备。学生阅读时,教师应设计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去体验。如:《雪儿》这一课,设问: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旁,你会怎么去做?怎么写?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你将怎么写?这些提问有利于学生写作动机的形成。把阅读和作文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观察中一些启发性的话语,也能推动学生作文动机的形成。唤起儿童的有意注意,让学生观察细致持久,具体丰富,避免走马观花似的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的观察进入有序的状态,这样才能为儿童有条理的表达作好准备。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展开想象,激起他们“内心的感兴”产生写作的动机便一触可发。

    叶圣套陶先生说过:“倘若没有什么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满意顶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了必要与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而又无益的事。”所以,小学生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在生活情景的感受体验中去完成。

推荐资讯
家书|自家的老师 自家的孩子
家书|自家的老师 自家
校园那些事儿
校园那些事儿
滕抒辛绘画作品选
滕抒辛绘画作品选
举办中秋画展 浸润传统文化
举办中秋画展 浸润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