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简介|校园新闻|园丁广场|教育研究|教育督导|缤纷校园|文明创建|家长学校|科技志愿者在行动|联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论文撷秀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时间:2009-12-10  来源:  作者:
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内化汉语言优秀文化成果,最终在学生身上养成的一种涵养水平。语文素养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的语感。形成良好的语感,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更能发展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语感的培养对语文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把“形成良好的语感”写入课程的基本理念,并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下面,我就以《孔子游春》一课的教学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的。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联系生活体验,奠定语感基础:
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叶圣陶的话启发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课堂上再现生活,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以及生活经验,引起联想,从而奠定语感培养的基础。
《孔子游春》中描写春景的一段文字,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春意,饱含着对美好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这迷人春光,我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在悠扬清丽的古筝曲中,看到这样的画面:清风拂柳,柳条发出了嫩黄色的芽,在风中尽情地摇曳;小草绿绿的,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山上的的桃花绽开了,一朵、一朵……远远的,满山的桃花像一片霞……画面定格,学生不由自主地读起了图画下面的文字: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学生由景入情,读得就像春天那样柔美,充分感受着文字带给我们的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就如同沐浴在习习的春风中。
二、引导学生美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感的美度:
培植学生良好的语感,最有效的方式是朗读,也就是“以声传情”。《孔子游春》中“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一段,运用了一系列比喻,将美丽的大自然当成一位伟大的母亲来赞颂,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将作品中的文字化成清晰的形象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大自然的广袤土地、茂密森林、温暖太阳、和煦轻风成了大自然母亲的宽广胸怀、飘逸长发、明亮眸子、甜蜜絮语,多么令人倾心向往呀!
在熟读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美读。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我认为美读就是将无声的文字所渗透着的人的情感在读中还原出来,用自己的思想情感去读,读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我先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在母亲怀抱中的感觉,再引导学生回想春游时躺在大自然母亲怀抱中的感觉,由此让学生体会该怎样去读这段文字,一位学生为了体现景色的优美在朗读时突出了“广袤、茂密、温暖、和煦”,而另一位同学为了赞颂大自然母亲在朗读时突出了“宽广、飘逸、明亮和甜蜜”,还有一位同学在朗读时稍微强调了一下四个“她”,说能表现对母亲的赞美。
三、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培养语感的深度:
揣摩语言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文字中的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辨析、品位和理解。揣摩语言,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细微部分的精细感受能力,对语言内涵的感受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深度。
《孔子游春》中,孔子论水的一段是这篇课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我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这段话,弄清楚这段话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孔子从那四个方面来说水是真君子的?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后,我请同学们细细地品读这段话,抓住重点词语,把他们对水是真君子的这四个品性的理解写在书上。在学生充分的品读之后,我们又进行了交流。学生对水的“有德行、也志向、有情义、善施教化”四个品性都有了深刻的理解。他们说水就像一位母亲,哺育着世间万物,滋润万物而不知疲倦,所以有德行;水能根据环境而改变自己,水性向下,有如君子的高义,体会到水的温和善良;由一个“穿”,一个“凿”,联想到水滴石穿,水有坚韧的品质,日积月累也可以将石头打穿,真了不起,柔弱的水穿山岩,凿石壁竟毫无惧色,可见它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以有志向;水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能洗涮污垢,使浑浊的变清澈洁净,使昏暗的变明亮,水就是这样的善于教育感化世人。
四、前后联系,整体把握,培养学生语感的广度:
语感的广度是指学生把握语言对象量的多少,面的宽窄。在学生充分认识到水真君子的四个品性之后,我告诉学生在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地方都和水的这四个特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这种联系,对课文的理解一定会更深刻,感受也更全面。所以我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再次默读全篇课文,细细地去探求,把发现及时记录下来。
学生静心默读,边读边想,有了很多收获:有一位同学把“有德行”和第二自然段联系起来理解,他说正是由于有了水的滋润、灌溉,泗水河畔才有了如此美妙的春色,大自然才有了勃勃的生机,他再次朗读泗水春景一段时,不仅读出了春色的美,更读出对水、对大自然的赞美。有一位同学把“有情义”、“有志向”和12—18自然段联系思考,他说子路乐善好施,与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颜回温文尔雅,谦虚沉稳,正如水的和顺温柔,不正是有情义的具体表现吗!有一位同学找到了“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这句话,他说无论怎样的百转千回,水都锲而不舍、勇往直前,一定要东流如海,这是怎样坚定的志向呀!有的同学把“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同孔子联系起来,说孔子就是这样一位善施教化的好老师,他论水不仅是在表达自己的志向,同时教育他的弟子们,学习水的品性,做真君子。遇水必观,善于向身边的事物学习,并从平平常常的事物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借机教育弟子,为他的弟子们做出榜样,这都是孔子善施教化的表现。学生把课文内容前后联系,进行整体把握,极大的拓展了语感的广度。
五、进行说些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的表达:
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在实践中运用语言。语言运用的方式无外乎说和写。其中,说是基础,是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写是规范运用书面语言的活动,是促进语感形成的关键。学生语感能力的表现,不仅要求听得清、读得懂,还要求说得通、说得好、写得顺、写的美。
《孔子游春》一课,在学生美读泗水春景一段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接着用书上的句式赞美我们的大自然母亲,由于学生有了感情的积淀,也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们也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诗一般美妙的春天: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漫天的云朵是她洁白的发卡,五彩的野花是她美丽的裙摆,茫茫的大雾是她神秘的面纱,潺潺的小溪是她流淌的血液……
在学生联系全文内容,深刻理解了水和真君子的四个品性之后,我请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思考水还有那些真君子的品性特点,来补充一下孔子这段话中的省略号。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生活的积累,写出了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再细小的缝隙水也能流过去,这就好像君子一样明察秋毫;水装到容器里,满了就会溢出来,就像君子一样不贪;小溪汇成大河,大河流入大海,就像君子一样有远大的志向;水奔赴万丈深渊,一点也不迟疑,就像君子一样做事果敢……”
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应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的学习与应用中培养,是一种长期的积淀。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持之以恒的加以训练,让语感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拥有生动的、丰富的、准确的、敏锐的语感。
推荐资讯
家书|自家的老师 自家的孩子
家书|自家的老师 自家
校园那些事儿
校园那些事儿
滕抒辛绘画作品选
滕抒辛绘画作品选
举办中秋画展 浸润传统文化
举办中秋画展 浸润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